档案馆具备明显的馆藏资源和文化场域优势。资源优势体现在档案作为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兼具历史文化和信息资源价值;场域优势体现为由馆藏资源、档案馆建筑设施、内部功能分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兼具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的沉浸式空间。以我国为例,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各级各类档案馆4136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3220个;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达104671.1万卷、件。如此丰富庞大的馆藏资源和场域储备,为我国档案馆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全方位彰显档案馆的资源和场域优势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来,聚焦馆藏资源和场域优势,通过各类档案服务提升公众体验、树立良好形象、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国内外档案机构的共同选择,成为其行稳致远的制胜法宝。笔者通过对相关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彰显服务特色和深化服务效能的宝贵经验,即,聚焦馆藏内容,遵循“内容为王”的服务原则,采用多种方式挖掘档案资源多样价值,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档案服务;围绕场馆特色,多视角深化档案场域优势,及时开放档案场馆,既努力将档案场馆打造为地标性建筑,又不断优化档案场馆服务功能分区,同时借助虚拟空间建构交互式档案服务场域,提升档案场馆吸引力。
一、聚焦馆藏内容,多维度彰显资源优势
档案资源是档案馆面向公众创新服务的最大“王牌”。由于档案是特定群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故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该群体的生活镜像,具有记忆建构功能。档案机构愈发重视馆藏资源内容本身,从主体、方式、手段多维度着手彰显档案资源的魅力特色。
其一,主体协同合作释放档案文化魅力。俗话说,一个人可能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当今时代,仅凭档案馆一己之力很难全方位展示档案资源的价值,协同合作成为释放档案资源魅力的不二选择。如,英国伦敦交通局和黑人文化档案馆合作重新设计带有非洲和加勒比黑人历史人物的地铁地图,以独具趣味和创造性的方式呈现与英国黑人成就有关的丰富历史,重新激活历史档案的资源价值,向伦敦当地居民和游客充分分享有关黑人的历史故事。再如,世界上最大的香水档案馆奥斯莫提克博物馆主张围绕香水档案内容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并专设由艺术史、文学、历史、化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科学委员会,对香水档案及其历史开展专门研究,通过协同合作为全球各地的香水用户提供香水档案服务。可见,无论是机构合作还是人员合作,均有利于释放档案资源价值,由内而外地彰显档案馆藏资源优势。
基于黑人历史人物档案设计的地铁地图 图源Swlondoner网站
其二,运用数字化手段丰富档案价值实现方式。数字化是档案资源从模拟态向数字态甚至数据态演化的必经之路,是深度挖掘档案资源内容优势的前提,可以为档案资源优势彰显提供数据基础。如,英国利兹乡土文化档案馆启动“英语方言和遗产项目”,将馆内方言档案数字化,建立专门网站,制作方言工具箱和展览材料,举办工作坊,并邀请公众上传自己的声音样本,拓展方言档案的服务方式,通过将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言档案数字化,既能够以独特视角构建方言文化,又能够促进公众思考,加强公众与当地方言文化的连接。又如,以色列档案馆将馆藏电影档案数字化,深度挖掘档案内容,开发特色档案产品,为研究人员、电影制作人、文化和历史爱好者、学生等提供服务。将电影档案数字化的做法,不仅为电影档案文创产品制作提供基本素材,还能吸引全球电影爱好者的关注,推动以色列电影档案文化的全球传播。
其三,巧借社交媒体讲述趣味档案故事。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真实、立体、全面的档案故事最能打动人心,展现档案资源的独特价值。如,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犹太档案馆Temple Beth El的档案管理员劳拉·戈特利布发起“开箱即用”项目,每周于Facebook Live发布视频,讲述其在档案中发现的有趣或不寻常的故事。大部分视频从档案馆保管的文件或图片引入,介绍其所承载的历史。借助社交媒体讲述档案故事,既可以揭开档案的神秘面纱,凸显档案资源的与众不同,又可以体现档案馆与档案工作者的重要性,提升社会的档案意识。再如,英国《卫报》新闻与媒体档案馆突破传统的图像展示呈现方式,利用馆藏文件和物品为学生开展更具互动性的数字研讨会提供支持,并为每节研讨会制作了7分钟的影片,方便学生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基于档案资源内容的数字研讨会改变了过去“走马观花式”参观的做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档案内容,在互动交流中实现档案资源的文化教育功能。
二、立足场馆特色,从多视角深化场域优势
档案馆场域优势不仅包括富有沉浸式体验感的档案展馆、阅览室等服务功能分区,还包含不同场馆的独特建筑外观;不仅包括实体档案馆,还包含富有感染力的虚拟档案空间。
一是应将档案馆打造为城市地标性建筑。如果一座城市的档案馆成为地标性建筑,那么可以很大程度地反映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展现该城市对历史发展和文明传承的尊重。位于哥伦比亚波哥大的罗格里奥·萨尔马国家档案馆建筑被认定为国家文化遗产。该馆利用馆藏特色资源凸显记忆传承,打造了舒适且受欢迎的文化空间。该馆不仅文化氛围浓厚,而且庭院周边便是蒙塞拉特山和瓜达卢佩山的美丽山丘。目前,该馆已成为游客的“打卡圣地”,不仅打破公众对档案馆的固有印象,还吸引公众前往这里开启文化休闲之旅。再如,肯尼亚国家档案馆地处城市的中心位置,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当地突出的地标性建筑,每天都有众多市民选择在这里与朋友会面。但遗憾的是,虽然该馆的建筑构成城市地标性建筑,但由于开放程度不高,只有少数人能进入档案馆了解档案故事,导致其作为国家资源中心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这也表明,档案馆应加快开放进程,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其场域优势。
哥伦比亚罗格里奥·萨尔马国家档案馆 图源ArchDaily网站
二是应强化虚拟场域的交互式档案文化服务特色。虚拟场域具有交互式特点,可以引导公众在交流互动中深化对档案的理解。如,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和声音档案馆根据参观者对档案馆临时展览的反馈,启动“蜂巢”(Hive)互动展览。参观者可参与游戏,并通过智能手机聆听艺术家和策展人的演讲。这种虚实交互的档案展览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感。再如,美国阿巴拉契亚档案馆举办“生活中的一天:铁路”数字档案展览,讲述铁路行业资深人士加里·埃默特的故事。虚拟体验从介绍埃默特开始,公众可以自定义场景,个性化体验在铁路上工作的一天。由此可见,充分利用特色馆藏,开展主题档案数字交互展览,有助于在虚拟场景中强化档案文化服务特色,进而深化档案馆的场域优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2月23日 总第3948期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