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互联网、数据化、新兴技术和无线通信等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形成了新的鸿沟。在此背景下,档案如何构建集体记忆,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发挥其经济价值?档案工作者如何发挥自身的关键作用以适应用户需求并提供新的服务?国家、地区和地方档案馆如何通过合作弥合本国与他国、公民与档案馆以及不同社群间的距离?
国际档案理事会2022年罗马年会“档案弥合距离”(Archive Bridging the Distance)这一主题围绕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活力、中心与边缘、透明与数据保护等,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构建人道主义与公共卫生危机的集体记忆
该议题探讨了档案馆和档案工作者在构建人道主义或公共卫生危机的集体记忆中起到的作用,以便深入理解不同危机对于公民和国际治理机构的影响。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SHL)的Ludmila Pollock介绍了关于生物学、医学和流行病应对的口述史项目的开展情况。该项目在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的支持下,通过档案工作者与科学史专家的通力合作,完成了总时长超过24小时的视频采集工作,形成了超过21.1万字文稿,建立了6个类别的1291个交叉索引类目,推动弥合科学内容与更广泛受众之间的鸿沟。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发言者指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ICRC)档案和图书馆藏品是人们了解国际人道法历史、以往的战争冲突情况以及各方对国际人道法的遵守程度的独特工具,将为现行国际人道法实践提供参考借鉴,并警示世人,战争中的每一个人都应承担人道责任。
来自该组织的另一位发言者则围绕档案宣传作了主题发言。其指出,宣传活动是鼓励社会各界利用档案的关键,推广档案价值是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档案馆为推动档案的广泛利用,在博客、推特、脸书等多个平台建立联络点,并组织讲习班以提升档案工作者的宣传推广技能。同时,采取外联战略,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社交媒体、宣传资料、研讨会和圆桌会议等途径宣传馆藏档案。
二、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活力
该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活力”这两个当今世界密切关注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为决策者树立“档案需要成本的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的理念,致力于创建更多兼具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目标的档案项目。
丹麦国家档案馆的Christian Larsen介绍了新版电子文件评估指南。该指南遵循“数据内容”“数据全域”“数据参与者”“数据覆盖范围与可用性”4项原则,在每一项原则下细分若干标准,明确采用特定方法评估应强调什么、接收或舍弃哪些数据等问题。指南还提出,将发展档案学作为国家档案馆新型研究战略的一部分,采取措施降低公共信息丢失的风险,保护数字记忆,弥合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鸿沟。
法国Vitam项目成员介绍了由法国部委发起的Vitam项目。该项目旨在为用户提供SaaS模式(Software as a Service)的电子存档系统。这一系统以文化部为服务运营商,不仅满足了政府部门对数据存档的需求,也为有相关需求的公共组织提供了数据存档服务。
罗马萨皮恩扎大学和特雷大学的专家指出,档案在创造文化、社会和管理价值方面发挥着战略性作用,这些价值最终能够发展为经济价值。因此,档案可以被视为根据适当的会计准则来进行经济评估的资产。通过鉴定档案,明确档案经济业务层面的价值,有助于保存、保护与实现文件资产的增益。
三、重新审视用户需求并提供新服务
该议题关注档案工作者与用户之间的持续对话。与会嘉宾围绕开发新服务,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Heather Dean等就档案馆如何通过档案目录弥合馆藏档案与研究人员之间的鸿沟进行探讨,阐述了档案目录从印刷资源到链接数据计划的转变,并介绍了档案目录的开发、维护以及关联开放数据给档案工作者和档案用户带来的益处。
美国非营利性组织家谱树(FamilySearch)应用机器学习技术从数字化的历史图像中提取出便于机器搜索的文本。John Alexander指出其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数据质量、语言、格式问题等,并提出使用姓氏和地点信息为志愿者匹配相关内容,以微任务的形式允许用户及时解决研究时发现的问题,弥合用户社群与历史内容中应用的新兴技术之间的鸿沟。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tudy of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ies,ICCROM)的发言者讨论了一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的档案类型——遗产样本档案(Archive of heritage samples),目前该类型档案尚缺乏管理、访问和利用的具体准则。遗产样本档案是研究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资源,其类型多样,包括遗产对象和遗址收集的样本等。档案工作者应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即提高遗产样本档案的价值和认可度,并改善其归档保存和利用状况。
四、建立公民与档案馆间的利益网络
该议题强调,社群、机构和档案馆需要不断加强公民参与的网络构建。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发言者点明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与地方档案馆间合作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开展的各种项目,包括公共档案馆馆长年会、数字档案推广、受损公共记录和档案抢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和认证)以及与当地档案馆的联合展览等。
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的Jean-Claude Mbassi Ndzengue提出,档案联网是解决中部非洲信息文献机构边缘化威胁的重要举措,阐述了中部非洲经济共同体项目促进文献资源汇集与共享的总目标,指出该项目侧重的五大领域以及需要克服的来自政治、科学、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挑战。
南非大学的Nampombe Saurombe等简要介绍了南非豪登省档案馆的历史,提出收集体育记忆以建立包容性档案的相关举措。这些举措旨在提升档案工作者的能力,保护体育方面的口述历史遗产,提高公众对无名体育英雄的认识。他还阐述了该项目的未来前景,包括扩大资金来源、开放教育资源、设置档案及口述史研究生课程等。
五、开放边界与提高公众兴趣
该议题针对国内国际环境、公众对档案馆的兴趣等议题,讨论了旨在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创新举措。
欧洲档案门户基金会(Archives Portal Europe Foundation,APEF)的Kerstin Arnold等介绍了欧洲档案门户网站(APE)的归档标准,提出通过连接现有主题、按主题进行跨语言自动搜索、检测应标记的主题候选项等解决方案来促进部分用户的档案研究。未来,欧洲档案门户网站将通过应用其他LOD词汇表中的分类法、扩展数据集、扩展更多语言等措施来提升自动化工具的性能,提升边界开放程度,拉近门户网站与用户间的距离。
阿联酋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英国国家档案馆的专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阿拉伯海湾数字档案馆(Arabian Gulf Digital Archives,AGDA)的创建初衷——展示阿拉伯湾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容,与世界其他地区共享资源,应用OCR、机器学习、自动提取等技术,创建在线展览以便用户随时获取不同介质类型的免费开放资源。
伊巴丹大学的专家提出,尼日利亚的政府文件需要得到妥善归档和管理,但是档案文件管理的专业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他呼吁要强调和提升人们对档案在尼日利亚民主治理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六、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弥合社群间的距离
该议题从3个角度审视了社群与档案馆之间的关系,明确两者共同目的均为提高公众参与度、改善档案服务和相关产品。
加州州立大学的发言者围绕本校特殊馆藏和档案馆的工作,提出重新叙写数据存储库与捐赠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保存东洛杉矶和圣盖博谷地区移民、有色人种社群的个人与集体记忆。同时,其介绍了所采取的举措和开展的项目,以及地方志在记录少数民族社群历史方面的重要性。
波兰社群档案中心的发言者介绍了社群档案中心组织的活动,如,定期举办社群档案大会,以促进学习交流;通过开展社群档案教育项目培训、个人咨询、搭建电子学习平台等活动,推动弥合私人档案组织与国家档案机构之间的鸿沟。在波兰国家档案馆的支持下,波兰社群档案中心的社群档案数据库新增了700多个社群档案。
罗马萨皮恩扎大学的Giovanni Michetti提出,参与式设计建立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目的是创造“响应并适合其居民和用户文化、情感、精神和实际需求”的环境。档案馆可以作为参与式设计的场所,协同所有利益相关者,将个人档案中的照片和录音录像数字化,为不同社群居民创建专属的社群档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3月2日 总第3951期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