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一度造成严重影响。实践证明,越是在关键重大的时刻,档案管理工作就愈发重要。交通运输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既担负着“关口门户”的防卫作用,又承担着“枢纽桥梁”的连接作用。如何更好地记录历史、明鉴未来,这给交通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引出了新路径和新方法。
疫情防控档案应及时整理
面对疫情,全国上下积极响应、精准施策,形成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各部门在疫情防控初期就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分别下发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通知,制定方案、出台措施、把好关口。
一是对疫情防控档案做到“应收尽收”,对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文件材料、照片、录音、录像和实物等进行及时收集,特别是对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广泛征集,全面记录应对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二是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档案现场查阅服务工作。安排专人联系调阅,提供非现场查阅和电子查阅服务。三是对疫情防控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参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和《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按照重大活动档案管理有关规定,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明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保证归档科学有序。四是对档案场所进行消毒。提高卫生防护意识,加强档案室卫生管理,细化防疫措施,及时对入库档案进行消毒,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建设项目档案应完善内容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复工复产是重要任务,交通项目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促发展的强劲动能,项目单位对在建公路、铁路等各类交通工程项目,统筹安排续建、制定分级分类防控措施和“点对点”的运输保障方案,确保人员、设备、物资快速到位,为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奠定基础。这一过程中同时形成了疫情防控档案和建设项目档案,所以在档案管理上更要条分缕析、严谨有序。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短板、死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涉及公众出行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更应在设计、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专业技术体系上进行深度完善。张家口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雪上项目核心赛区,张家口机场改扩建工程、高铁站换乘枢纽、客运枢纽等一系列冬奥交通项目集中建设,目前已顺利完工。设计之初,重心集中在冬奥赛时和赛后平时的顺利转换,疫情发生后,需要考虑疫情突发和疫情控制中的疏解、隔离、控制和分流情况,做好设计规划中的健康标准。目前,张家口已经在开展此项工作。这既是以往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缺少的内容,也是今后需要着重补齐的短板。
建设项目档案应注重过程
一是应引入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理念。目前,在项目决策、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全过程都可实现专业化咨询服务,档案管理工作也应与全过程咨询同步,做到全过程同步存档,并且将档案管理理念进行必要的前置,将项目前期的现场调研、初期论证等过程中的文件资料也纳入档案管理范畴,并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和支撑。特别是涉及国家重大任务和经济活动的项目建设,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可以完整体现项目全过程。
二是应贯彻精细化、精准化管理理念。随着国家对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建设模式和管理方式出现了很多创新,例如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及冬奥会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和建设程序较以往发生很大变化,包括前期评估论证、招标采购、项目建设、交(竣)工验收、项目运营及移交、绩效管理等,发生许多前置和后置的转换,建设周期虽有明确时限,模式尽管发生变化,但是档案资料更应做到细化和精准,避免出现漏洞,为今后审计等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
三是应尝试互联网、融媒体与档案工作的融合。档案管理人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实现档案内容的多方收集,建立疫情防控档案资料数据库;疫情防控期间的个人健康码可以作为项目建设主体人员的数据库,便于今后快速有效调阅档案;在联动管理上,也可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让原本在“线下”做的事情能够实现“线上”办理,使档案利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更好地服务新时代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