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线
2025年面授班
2025年档案培训面授班 2025年档案培训计划 25年档案高级研修班 2025年档案修裱班
2025年网络班
2025年档案人员岗位培训 2025年档案人才培养高研班 2025年档案职称辅导班 专业档案培训专题
在线试听
文书档案整理试听 人事档案管理试听 工程档案试听 档号编制规则试听
服务知识
底部
留言咨询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档案管理培训信息网
手机:13241838330
手机:18601298758
固话:010-62700072
传真:010-62700072
邮箱:2087217266@qq.com
总部地址:北京大学南门科城大厦附楼208室
底部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知识 >> 详细内容

图书馆学简介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10-23  阅读:5491次
 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研究对象
近二百年来,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西方) 1808年,施雷廷格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藏书的整理,其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编制。当时,图书馆主要业务工作是整理图书,他的学术观点自然离不开对自身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
这种以图书馆技术操作、工作方法为研究核心的观点,后来有了新的发展,艾伯特、莫尔贝希、爱德华兹等对藏书建设、分类编目、典藏保护和读者服务等在理论与方法上都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经验总结,并用图书馆管理的概念加以涵盖。
以图书馆管理为研究对象的集大成者是杜威。他于1887 年创办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管理学院, 其教学体系的核心是探求图书馆管理的“实际的效用和经营”。他的这一观点受到普遍重视,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进入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巴特勒和后来的谢拉等人,认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方法问题,不应成为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图书馆学应研究其理论基础和科学原理以建立图书馆哲学,从而揭示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以巴特勒、谢拉为代表的观点,扩大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助于人们在更广大的实践范围内,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进一步去科学地总结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工作的规律。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中国) 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中,占主流的是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观点。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各构成要素的观点,在30年代逐渐得到了发展。刘国钧在其《图书馆学要旨》一书中提出图书、人员、设备和方法四要素应成为分别研究的各种专门学问。1957年,刘国钧又发表了题为《什么是图书馆学》的文章,进一步发展了“要素”说,认为图书馆事业有图书、读者、 领导和干部、建筑设备、工作方法等五项要素,并认为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图书馆事业及其各个组成要素,分别对这五项要素进行研究,就构成了图书馆学的整体。
50年代,苏联图书馆学引入中国,列宁关于图书馆是社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观点,图书馆应遵循一般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成为探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指导思想之一。从1957年开始,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力求摆脱单纯考察技术方法问题的旧模式。
60年代初,中国图书馆学界开始运用矛盾论的观点研究图书馆学对象问题并取得了进展。由于人们对图书馆矛盾认识的不同, 结论也不一致, 其中以研究“藏”与“用”的矛盾、“图书”与“读者”的矛盾较具影响。
80年代,人们又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科学的揭示,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情报交流”、“文献交流”和“知识交流”。这三种不同的提法虽各有特点,其实是互为表里,三位一体的。情报和知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借助于文献得以广泛传播;作为交流工具的文献,其内容蕴藏着情报和知识,图书馆利用文献为社会服务,实际上也就是进行着广泛的情报交流和知识交流。
上述各种论点出现在认识科学真理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从而也丰富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课程
文献学概论、现代图书馆学、 JAVA 程序设计、电子文献检索、图书馆业务实践、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数字图书馆、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高级数据库理论、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与知识库、高级软件工程、新型程序设计方法、高级计算机网络、图形学与可视化、现代信息检索
就业方向
大企事业单位、IT 行业、新闻出版部门、大专院校、医院及有关研究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就职,从事信息管理和开发工作。
相关学科
图书馆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方面与一些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交叉重复,在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中,都有着同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图书馆学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自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相互之间存在着应用的关系。
和图书馆学有同族关系的学科主要是档案学、情报学、文献学和目录学等。
图书馆学与档案学 如前文所述,中国早期的图书馆工作和档案工作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档案学和图书馆学一样,它的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这种历史发展上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联系更加明显,诸如图书和档案的积累、整理、组织和利用、保管等重要环节,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都有很多共同之处。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大约在20世纪30~40年代才开始出现专门探讨情报工作的论文。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密切关系,首先表现为图书馆学,甚至还包括档案学和目录学,都是情报学的先导科学。它们为情报学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材料、理论原则和工作方法,对情报工作的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总结,从而成为情报学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其次,在学科内容上反映出两者的交叉与重复。这主要是由于情报学和图书馆学在理论上都必须研究文献情报源,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利用文献情报的缘故。
图书馆学与文献学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都是文献,作为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之一的文献工作,实际上是图书馆、档案馆、情报中心等的基本工作内容,因为这些机构工作的主要对象都是文献。虽然它们在工作程序、工作手段与方法上有各自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性质和对象的一致性, 故而文献学的原理、 方法对图书馆学,乃至对档案学、情报学、目录学都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图书馆学与目录学 在图书馆业务中,最先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部分内容是目录工作,从文献收集、整理加工,一直到宣传推荐、检索和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应用目录和目录学知识。中国近代以来,目录学始终作为图书馆学最亲密的姐妹学科之一同步发展。
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 图书馆学要研究如何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图书馆在借阅书刊、宣传推荐、指导阅读、解答咨询以及其他各项服务工作过程中,对读者施以教育影响,甚至图书馆的环境,对读者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图书馆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学的关系也密不可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图书馆活动的变化,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图书馆员的工作,都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研究图书馆及其活动,就要将它们置于整个社会之中来考察。早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就被借鉴和吸取到图书馆学中。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倡导图书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开拓“图书馆社会学”、“阅读社会学”等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图书馆学研究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图书馆更有成效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读者心理学这门图书馆学的分支科学也将会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熟起来。
图书馆的现代化,以实现图书馆工作计算机化为中心。当代图书馆学中任何重大的研究课题,都需要将传统的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除上述学科以外,经济学、统计学、传播学、历史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也都是与图书馆学相关的学科。
学科起源
人们将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去独立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由于图书馆学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图书馆学自立于近代科学之林以前,历史上已有关于文献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为图书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古代至中世纪无论中外,图书馆学的知识都是在文献整理,尤其是在文献编目的基础上首先积累起来的。
前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寺庙废墟附近所收藏的大批泥板文献是按主题排列的,亚述巴尼拔皇宫图书馆的泥板文献上也刻有主题的标记,其目录被刻在收藏室的门旁和墙壁上。这可视为是在一种明确思想指导下的文献编目的起源。
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第三任馆长卡利马科斯,编成了该馆的名为《皮纳克斯》的解题目录,这说明当时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著录方法。
公元529年,圣·本尼狄克特在罗马附近建立修道院并为其制定法规时,把读书当成使人信教修行的一种手段。同时代的卡西奥多鲁斯在自撰的《宗教文献和世俗文献指南》中编了一份解题书目,这份目录在后来若干世纪一直被作为修道院图书馆的藏书标准,他是第一个强调世俗文献对基督教的重要性的人。
中世纪后期,出现了一批私人藏书家撰写的著作。英国著名藏书家伯里1344年完稿的《爱书》,企图扭转当时僧院学术衰退的局面,从多方面提出建设图书馆的建议。15世纪意大利藏书家费德里戈对图书馆馆长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也发表了精辟的意见。
欧洲文艺复兴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抱着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崇敬的心情,广泛搜集图书和歌颂图书馆的价值。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之父”的波特拉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当西方历史从中世纪进入近代之际,图书馆学的理论与方法结束了零星的不系统的状况,为近代图书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是西方图书馆学孕育时期的重要阶段,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诺德、英国的杜里和德国的莱布尼茨等人。
诺德于1627年撰写的《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意见》一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的图书馆学著作,他的图书馆学思想的核心是:图书馆不应该专为特权阶级服务,必须向一切研究人员开放。他设想了一个完美的科学研究图书馆的雏形,其中的某些论点,至今尚富有启迪意义。
曾任英国皇家图书馆馆长的杜里,1650年撰著的《新式图书馆的管理者》一书,揭示了图书馆在读者与藏书之间所起的“中间人”的作用。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是近代图书馆学的先驱,在他的大量建议中包含着许许多多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其精辟和深刻为后世所称赞。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概述中国古代不仅创造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图书馆管理制度,也相应地出现了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思想。
据考古发现,殷墟甲骨的入藏、排列都有一定的次序和方法。《周礼》一书记载有周人分官守书的情况。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给《易经》一书和《尚书》、《诗经》中的各篇做了必要的说明,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大序和小序,它们为编目工作中提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校书编目工作,建立了中国封建时代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基本模式。《七略》作为一部系统目录,开创了一个典籍以六经为首,诸子以儒家为尊的分类体系。自汉“六分”,晋“四部”,几经变化,到了唐代确定为“经史子集”四类,成为后世图书分类体系的主流。
从隋唐开始,关于藏书聚散的情况和原因已经引起关注。隋秘书监牛弘撰写《请开献书之路表》,此后,“开献书之路”成为政府图书馆从民间征集图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该表还第一次总结了春秋以来图书馆史上的“五厄”及其发生的原因。
宋代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大批学者开展了这方面的学术活动。南宋的程俱、郑樵和金代的孔天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程俱在南宋首任秘书少监时,将北宋时期国家图书馆的沿革、职能、人员,藏书的征集、整理、典藏和利用等基本工作,总结成《麟台故事》一书,进呈朝廷。这是现存最早的有关国家图书馆事业的资料。
郑樵在其《通志》的《艺文略》、《校雠略》和《图谱略》等几部分中系统地提出了以藏书整理为核心、以流通利用为目的的思想。他还根据前人和自己的经验,提出搜集图书的八种方法。
金代的孔天监,在其《藏书记》中记述了建立公共藏书楼的创举,反映了公开藏书的思想。
学科展望
图书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未来充满希望。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事业定将得到空前的发展,图书馆工作在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服务方面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和知识,将永远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历史将会证明,图书馆学最终将不完全属于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者,它将更充分深入地揭示有关收集、组织、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和知识的规律,成为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具有方法性质的科学。
分支学科
当代图书馆学的主体部分是由理论图书馆学、实用图书馆学和专门图书馆学组成的,这三大门类下又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
理论图书馆学
是研究图书馆学一般原理的学科,它为整个图书馆学提供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描述整个图书馆发展的概貌,对图书馆学的其他组成部分和相关部分起着指导作用。
理论图书馆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领域,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研究成果看,它又有以下几个分支学科。
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探索图书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体系和结构,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与相关科学,图书馆学方法论以及图书馆的性质、社会职能和作用,图书馆与社会进步等内容。
图书馆建设研究
包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组织原理、体制及图书馆网的类型和建立原则、图书馆立法、图书馆员培养、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组织工作、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等等。
宏观图书馆学
是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进行宏观探索、逐渐形成的分支学科。它研究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与文献信息系统的关系以及图书馆事业中的同族关系(包括图书馆之间的关系)等等。
比较图书馆学是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国别、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问题进行的研究。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分析原因,作出解释,并从中得出能够揭示客观规律的结论。
实用图书馆学是在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图书馆具体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一大门类,包括图书馆工作规律、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现代化等实际工作领域。
图书馆管理学
是图书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图书馆管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包括图书馆管理的原则、功能、方法,各项工作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图书馆领导人员配备、机构设置、工作组织、工作计划、岗位职责、工作定额、工作统计、建筑设备、效益评估等等。
馆藏建设
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研究图书馆对文献的收集和贮存等方面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多将藏书建设等同于藏书补充;70年代,研究范围扩大到从藏书补充到藏书组织的整个过程;80年代,人们对文献资源的审视角度放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藏书建设的研究扩展到研究文献资源建设。
馆藏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这一分支学科,主要探讨为符合图书馆任务和读者要求,系统地建立、发展、规划、组织馆藏体系以及文献保存、保护的理论与方法,进而研究系统、地区、全国文献资源的布局和文献资源的共享等。
相关研究
文献分类与主题标引研究
文献分类是文献整理的重要方面。对文献分类的原理、规律和科学方法以及分类表编制的研究有悠久历史并逐渐发展成为图书馆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主题法是文献标引和检索方法适应现代文献发展而产生的主题检索语言,主题标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字顺检索语言的原理以及主题词表的编制和利用方法等。
70年代末,中国学者从情报检索角度对分类法和主题法以及代码检索语言、自然检索语言等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探索它们影响情报检索效率的规律和提高检索效率的途径,并以此建立情报语言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
文献编目学
是研究文献著录和目录组织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实用学科。由于文献编目是图书馆进行文献整理的一项主要工作,历史悠久,基础深厚,已发展成为图书馆学中较为成熟的分支学科。其中编目规则的制定、编目标准化、现代化是该学科中主要的研究课题。
图书馆服务理论
研究图书馆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读者心理、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效果评价、服务过程中的社会因素等问题。
文献检索研究。文献检索是指从一个文献集合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信息的活动、程序和方法。它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化和扩展,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延伸和方法之一。文献检索研究的重点是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文献及其内部信息构成 (贮存)方式、文献检索理论、检索系统和检索工具、检索语言和检索方法等等。此外,它还研究各学科文献的检索问题。
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我们可以把文献和图书馆都看成是一种技术进步的成果。特别是当代的图书馆,它是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探索图书馆由手工操作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
专业图书馆学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分别进行专门研究而形成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它以某一类型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不仅要根据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来研究该类型图书馆各方面的特点,也要按着实用图书馆学所提供的一般方法与技术来具体研究该类型图书馆的工作和管理问题,从而形成专门图书馆学的众多学科分支,诸如公共图书馆学、大学图书馆学、儿童图书馆学等等。
其它图书馆学分支图书馆学与其他科学相交叉的部分,陆续产生了一系列图书馆学分支,诸如图书馆系统工程、图书馆社会学、图书馆教育学、图书馆统计学等等。这是图书馆学中范围广泛的新兴的研究领域,其共同特点是引进其他学科或科学中的基本原理、方法或技术来研究图书馆的有关问题。这类分支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们既扩大了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域,也丰富了各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
行业发展
图书馆事业代表的是社会共同使用图书馆的体系。只有当社会上各种图书馆的数量、质量、规模、发展速度和组织形式成为联系紧密的图书馆整体式,才能构成社会的图书馆事业。
西方近代
西方近代图书馆起源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大机器生产需要有文化的工人,教育开始普及到平民,文献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促使一些全国性的图书馆开始向社会开放。
19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公共图书馆得到了确立和发展。它具有向所有居民免费开放,经费来源于各级行政机构的税收,设立和管理具有法律保证等特征。公共图书馆的普及,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突出成就。与此同时,近代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类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图书馆事业开始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和俄国等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图书馆界在国际上的活动越来越活跃,国际文献联合会、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都相继成立。
中国近代以来
19世纪末叶,在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下,一些较开明的维新派人士请求开设公共性的藏书楼。初期的公共图书馆,多由藏书楼演变而来。1902年,浙江绍兴的徐树兰以一己之力筹建古越藏书楼,于1904年正式开放。湖南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也先后成立。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于1910年开始筹建,1912年正式开放。
近代大学图书馆的产生,在时间上要早于近代公共图书馆。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以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图书馆为代表;由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图书馆,以1894年成立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为最早。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给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20~30年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据统计,1930年全国有各类型图书馆2935所,到1936年达5196所。前身为京师图书馆的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年与北海图书馆合并,藏书50余万册。这一时期的通俗图书馆改为民众教育馆,据 1935 年统计,多达 1225 所。
1937年日本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在战火中有无数座图书馆遭到破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出现了一些具有进步倾向的图书馆。在李大钊影响下,北京的进步学生建立了“亢慕义斋”图书馆,收藏有许多马克思主义书籍。1921年,上海出现了“通信图书馆”。在邓中夏、李立三等人关怀下,工人图书馆、工人阅报室,也在各地相继成立。在以后的苏区和解放区,革命政府建立了中山图书馆、鲁迅图书馆、中共中央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型专业图书馆。在国统区建立的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上海中华业余图书馆等革命和进步的图书馆,对唤起民众的觉悟起了一定的作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向现代化过渡
古代图书馆发端于奴隶社会,成熟发展于封建社会,文献流通量小,比较封闭,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近代图书馆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其宗旨是对文献藏用并重,而以用为主;管理上逐渐形成了从采集、分类、编目、典藏到阅览、宣传、外借流通、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等一整套科学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出版物数量激增,促使图书馆之间加强采购工作的分工协作和实行图书馆的图书贮存制度;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使图书馆推广了馆际互借、参考咨询工作和开架制度;缩微复制技术、静电复印技术、声像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在工作中的应用与普及,促使图书馆事业发生巨大变化。各国政府为了有效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纷纷采取措施,修订图书馆法,推行文献工作标准化,加强图书馆员的培训和教育,扩大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范围。
现代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已由单纯的收集、整理文献和利用文献的相对比较封闭的系统,发展到以传递文献信息为主的、全面开放的信息系统。电子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这三者的相互结合,正有力地改变着图书馆工作的面貌,甚至在影响着它的历史进程。
尤其在高度发展的今天,数字图书馆逐渐得到构建,新型的图书馆将更加展现出走在时代前沿的精英时代气息。

上一篇: 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图书馆信息组织和资源建设研修班
下一篇: 关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培训通知

Copyright © 2008-2036 档案管理培训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24小时服务热线:13241838330/18601296758固定电话:010-62700072  报名邮箱:
2087217266@qq.com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企业档案管理培训  人事档案管理培训  会计档案管理培训  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培训  档案室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学习交流QQ群 :869546062    档案服务公司QQ联盟群:908606669

档案教育培训总部地址:北京大学南门科城大厦附楼208室
山东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岛路与齐州路中建锦绣广场2号楼1209室
适用于18岁以上成人
京ICP备14023321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382号

收缩
  • QQ咨询

  • 档案管理信息网
  • 档案管理信息网
  • 档案管理信息网
  • 电话咨询

  • 18601296758